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关于面向“智慧广电”推进广电网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云栖网 2019-07-29 14:12 来源:广播与电视技术

云栖网:1背景

在党的报告中,主席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于这一新的历史定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总局于2018年底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1],并在贵州召开了推进全国“智慧广电”建设现场会,总结经验,宣贯路线。聂辰席部长在会上对全行业发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更好地建好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号召[2]。

“智慧广电”是总局在新时期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指出的方向,旨在通过技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向智慧化升级,业务的功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从而为广电业务在注入新的动能,实现新的拓展,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作为广播电视网络领域的从业人员,应对智慧广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新时代找准工作的发力点和切入点,以切实做到推进广电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将尝试在分析智慧广电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观念、技术、业务和资金与人员四个角度讨论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2智慧广电的内涵

智慧广电具体的措施在总局的《指导意见》中已经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为什么要发展“智慧广电”?换句话说广电为什么要“智慧”,为何要“智”和“慧”并举?这里虽有“抠字眼”之嫌,但准确把握其内涵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智”体现的是能够明了真相和理解道理的能力,“慧”则是领悟内涵基础上,在实践中进行变通运用的能力。“慧”是对“智”的升华,是认知层次递进,智慧并举便是知行合一,守正创新。当这个词汇同承担党和国家“政治宣传、舆论引导、文化传播”的广播电视行业结合起来时,是饱含了深刻的政治期许的,是希望广大从业人员能够破除思想藩篱,实现行业自上而下的革故鼎新,由内而外的脱胎换骨,实现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

从“智”的角度,首先要认清自己,广播电视是党和国家政治宣传的工具,换句话说,是为了完成党和国家的政治宣传任务而生。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统治阶级作为政治和经济权利的掌握进行统治的同时,还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思想的生产是形成统治阶级所需的意识形态;思想的分配则是将已经形成的意识形态来塑造社会成员,为政治统治奠定社会基础,即政治的社会化。其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和传媒分配给社会的每一员,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3]。广播电视一直以来就是是我们的党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工具。其次,要把握政治发展规律,即:“政治关系是要去一定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相适应的”[4],作为政治实践的一部分,政治的社会化是适用于这一原则的。那么广播电视发展就要与不同时代的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匹配,匹配不好,就无法贯彻好政治意志,自身的地位和职能就要被削弱。

在明了自身定位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就要运用“慧”去进一步领悟并付诸实现了。首先,要把握好广电的“形”与“神”,即“外相”与“内涵”。一切可以利用的模式规律、表现形式、技术手段等等都是“形”,互联网思维是形,3D/4K超高清、VR/AR是形,SDN/NFV、5G物联网等等一切都是“形”,只要能达到目的,皆可为我所用。而我们的目的和内涵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路线方针深入人心,使正确的舆论成为主导,先进的文化知识得到传播,全民族的力量与智慧得以凝聚,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地投入到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中去。其次,要把握好“历史-社会-文化”发展的时代特性和未来方向。当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是国家政治运行走向制度化、程序化、秩序化,市场经济由被动型向着主动型转变,“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各类文化极大繁荣,新文化形式层出不穷,且个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可以得到最大满足的时代;同时,又是超大规模社会下,经济发展和文化服务供给不均,社会成员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体认落差,国际文化冲突矛盾不断,文化霸权横行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下,就要求广播电视行业以补齐文化服务短板,统一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提升其文化素养,维护文化主权,抵御文化霸权的入侵作为首要任务,并利用好当前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形式,顺势而为,达成这些任务。再次,应意识到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基于宣传、新闻、文化和其他重要信息的传播而进行信息安全有效传输的需要,而相同的政治立足点恰是广电向其它行业进行服务延伸的出发点,因此,在做完成好基本任务,好主业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借助我们的工具为其提供一切形式服务,支撑其发展。

3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方面

3.1观念的革新

智慧广电精神的提出标志着广电从过去一直以来以技术为驱动变革,转向以业务推动变革的理念转变,同时,“互联网思维”的借鉴更是与当前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相契合的。在观念的落实上,应当体现为由被动变主动,变“用户”为“受众”,既要将网络服务体验做到使其能够接受,又要能够对网络传播的效果和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评价,继而对其不断的优化改进。

首先,将用户体验置于首位。过去,如同计划经济时代,“台”播的是什么,“网”传的是什么,用户就看什么。现在,观众是中心,现在要关心人家看没看,喜不喜欢看,还想不想继续看。过去的话语方式是居高临下,如同家长训孩子,现在的影响受众需要润物细无声,“调侃”加“自黑”,既要“阳春白雪”,又能“下里巴人”。过去坐等落地费,广告商来投标,现在要左右逢源,全面出击,多种经营。过去,机顶盒开机转半天,配备的遥控器的按键密密麻麻,现在要考虑能不能3秒以内看到节目菜单,能不能在操作设置上化繁为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改变了,还要考虑网络上的节目组织形式能否摆脱基于频道的时空界限。总之,一切“简单粗暴”已经没市场了,贴近用户将服务做精、做细才是正道。

其次,不断深耕主业。互联网的时代,每个行业都在审视置身,都在一门心思考虑将自身的质量上做文章。在软实力和传播力的深耕上,内容的思想高度和制作品质精良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吸引人的前提,而不非卖关子,故弄玄虚,更不能把观众当傻子;同时,既要能与主流文化品味向适应,又要能与各类亚文化打成一片。宣传上,空洞的口号没人会理会,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才能为人接受,令人信服,“低级红”只会闹笑话,适得其反。文化传播上,更是要把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品位,科学思辨能力放在首位。受众的文化素质、艺术品位提升了,“三俗”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在技术的深耕上,应当看到,任何新技术都不能直接发挥对具体的应用发生作用,只有在对自身业务内在需要有着深度理解领会,才能对技术实施改造,为我所用。同时,也只有在自己用好新技术,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对其他行业形成借鉴和支撑。

再次,破除概念藩篱,避免把“手段变成目的”。特别是对于广电网络而言,是专门保障“政治宣传、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播”信息得以安全正确传播的通道,那么这个“网络”的存在形式未必就一定要淤泥于某种专有的技术体制、物理架构。旁观平行于我们的电信网,其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内涵上的如一,即:打电话和互联网接入,搞通信的人只考虑系统复杂度、功耗和差错三者之间的效率平衡,这是由香农定理所奠定的通信的“基本原理”;而却从未拘泥于形式,电信运营商从未认为将双绞线这种介质代表“电信”;只要能打电话,IP化承载也不是问题;只要能降低传输设备成本,通过路由、交换设备仿真“电路交换”也是可以的;当前云技术和虚拟化与电信网络深度融合已是方向。以此类推,广电网络的本质是借助通信的技术达到广播电视内容传送的目的,那么,射频频段的8MHz带宽、HFC的网络架构都是技术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现在的LTE乃至未来的5G都是都可以作为广播电视业务的传输手段。更进一步,新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早已不再局限于电视、报纸/报刊,甚至电脑,更不可能将大家拖回到这些传统媒介前面,电视不看就不看吧,应去“互联网”、“电信网”中找回广电的受众。

最后,注重对传播效果的分析掌握,提升传播质量。过去,采用“广播”方式传播信息为的是以低的代价达到广泛的覆盖效果,但是广播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反馈的渠道,到底听没听,看没看?更别提是不是喜欢看,传播的效果无法把握。经历了数字化和双向化时代,广播电视网已然具备了反馈的通道,那么现在就应当要关心业务实际开通了多少户,用户开机活跃不活跃,什么样的用户在活跃,什么主题、什么形式的节目传播效果好,反响为强烈。跟进一步,关心哪类平台的受众为聚集、为活跃,如何借助这些平台达到自身的传播效果。

3.2技术的运用

运用第二章节已经阐述过外相与内涵的关系,我们必须首先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分辨。

首先广播电视指什么?这要从历史中去找答案,首先广播是舶来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概念含义发生了异化和模糊。我国行业内对于“广播电视”有个两种不同的翻译,即:Radio&TV和Broadcasting。在运用上,广播电台起名都是用Radio,表示的是无线电广播业务的提供机构;电视台都用TV,表示是电视节目频道制作和提供者,当然,现在一些网络电视台也都沿用了TV称呼,可视作TV的外延;Broadcasting在国际上比较通行,Broadcaster一般指提供广播性质业务的机构,比如:英国BBC包括了电视频道、无线电广播以及APP形式的BBCiPlayer。归根到底,广播电视的本质都是为广泛的受众提供多种门类的视听节目服务。区别在于,而Broadcasting表征了媒体传播的广度,而Radio&TV则侧重了节目内容的交付(传送与呈现)方式。

更进一步分析,广播电视网络应当如何理解?是为上述这些专业机构提供节目信号传输的网络。而在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特殊发展历程导致这一概念发生了异化?诚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受到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局限,采用基于有线、地面和卫星的“广播”技术手段,实现了电台电视台节目的低成本和最大范围的覆盖,完成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的政治任务,即:用广播的形式和技术达到了广泛传播的目的。但是,传播和传媒意义上的Broadcasting,不应当被解读为这种网络架构和覆盖方式Broadcasting,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换句话说,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政治使命是要实现“传媒意义上的Broadcasting(广泛的受众覆盖)”的目的,而从未表达过必须局限于某种特定网络和技术的实现方式,即便是对网络和技术有要求,也是出于对内容安全保障,便于管理和控制的角度出发的。当然这不是否定现有广播电视(业务)覆盖网络的技术体制,在设施成本和覆盖效率上,其仍是选择。但是在传播渠道多样,受众获取信息的手段丰富的现如今,这种技术架构的传播效果如何?我们可能根本答不上来,而没有“效果”何谈价值?

在前文的论述,以及以上逻辑链条中,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广电网络应当如何看待技术了,即:围绕“对广泛的受众实现有效的覆盖”这一的“内涵”,通过任何“形式”的技术综合运用,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机构进行节目的传播。覆盖“有效”与否就需要发挥各方的智慧了。就制播机构而言,将技术的运用可以在内容表现形式,呈现质量方面,可以表现在运用技术对各方面受众进行喜好、品味的分析,持续改进。就广电网络而言,则是实现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张和平台功能的扩展,实现网络服务能力和终端服务体验的改进,同时,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对节目内容的观看行为、获取方式、评价口碑等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形成闭环反馈,一方面在行业内为制播机构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则是对整个行业的“传播”效果进行度量和评价,乃至为更高层面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具体技术运用方面,尽管近些年来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等纷至沓来,“门外汉”总是高山仰止,自叹不如。但这些技术作用的发挥,技术本身的强大固然重要,但技术与在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确实先决条件。作为广电工作者,更应当将着眼点放在新技术与广电网络的融合上,特别是在“用对”和“用好”技术上做文章,将技术合理运用到广播电视的各类网络系统、网络监测监管系统中去,提升传播能力,提高制播的质量,而不是就技术论技术,闭门造车。这个需要对新技术的理解和领悟,更需要对行业自身的需求的把握和发展方向的洞悉。比如:5G网络支持网络切片,其核心网是基于服务架构的,广电在5G的发展上是否可以采取“共建共享NR-RAN、核心分离实现”的方式,实现广电类业务的分离承载,即:借助运营频段的相近性,与运营商共享无线接入设施,用户共用终端设备,而在核心网对进行控制面的独立管控和用户面流量的分离转发。基于SDN/NFV/大数据/AI的智能化网络技术和运维技术是否能够助力广电网络弯道超车,以更加经济的方式去构建网络和运营网络。广电建设“物联网”是打算像电信运营商那样将其作为“物联网”业务的“承载网”,还是行业自身存在着对于机器间的信息交互的内在诉求?如,对网络线路、发射台站的技术指标、健康指标监测,降低人力巡检的成本。边缘计算技术对于新闻素材的采集、编辑、预处理是否可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是否能在对节目的评价方面的的到运用。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是否将广电宽带网关和机顶盒的网元、媒体功能与硬件解耦,实现泛在化的广播电视“网络”服务接入。

3.3业务的开拓

同上,广电网络的业务发展、业态创新,也需要打破观念的束缚,守正创新。在为广播电视制播机构完成传播覆盖服务的基础上,只要是能符合广电政治使命要求的业务都可以发展,智慧业务的开拓应突出“灵”、“巧”、“融”、“精”。

首先要区分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的不同。借助前文的理论,二者的不同不在于网络构建和技术应用的等表象上的不同,而在其职承担职能不同的。根据定义,前者是为“保障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质量和畅通而构建,包括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公用通信等各种网络资源”[5];后者,“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6]。从定义可知,广播电视网络更像是一个张“虚拟”的网络,电信网络则是由一系列互通的管道构建起来的物理网络,二者的层次是有本质不同的。广播电视的网络可以投射在现有的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传输网上,也可以投射在电信网,乃至互联网之上。基于广播电视制播机构已经入驻“两微一端”,在互联网上建立的“网络电台”,中央已经提出发展“县级融媒体”号召的现实情况,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制播机构的节目和信息传播通道,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就有理由将蜂窝移动网运营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作为更好地提供广播电视网络服务的先决条件,而将其纳入到广播电视网络的服务目录中。当然,另一方面,互联网上提供面向广泛受众传播性质服务的内容提供商,以及开展的交互式电视业务(IPTV)的电信运营商,也应当作为具有广播电视性质的业务提供机构,纳入广电行业监管范围之内。

在界定好网络性质的基础上,广电网络将可以将自身的业务基础上,向外辐射。行业内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平台和网络承载,电台电视台记者站的网络互联和远程监看,电视节目和融媒体内容的受众传播效果分析,广播电视音频内容的传播、流转、交换全流程跟踪等等。行业外,紧密围绕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业务设置,用广电的网络平台设施,补齐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智慧化、信息化服务的短板,如:党和政府机构的思想政治学习、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面向社会提供的文化传播、科技教育、绿色互联网、社会公益服务,面向行业和企业的安全专网、物联网承载等等。

在智慧业务创新上应体现“灵”、“巧”、“融”、“精”。“灵”是网络服务和业务实现的灵活性,“巧”体现在的技术和网络设施高明运用,“融”则体现为技术和业务的融会贯通,“精”体现为业务的精准和精致。比如:通过虚拟化技术加速业务快速试验,快速上线,信息和和网络资源配合弹性灵活调配;通过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将移动通信和各类便携式终端变为广播电视业务的终端;将广电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分析结果向平行行业输出;将4K超高清采集和处理能力与医疗、安防、社会治理融合,信息识别的精准性,并将冗余的计算能力用于更加深度的信息挖掘。

3.4资金、组织和人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现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财力和二是人力,这两者恰恰是广电行业当前所欠缺的。二者之间,资金问题又是先决条件,毕竟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预期的工资待遇是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

对于资金的筹措渠道,银行贷款、信用借贷、上市融资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在市场条件下,融得资金的前提,其首先必须要有价值,且能够实现价值的增殖;其二是要做出资源或利益或的出让和交换。那么,广电行业对谁而言具有最大价值,谁会愿意同我们进行资源和利益的交换?不言而喻。如果我们同电信运营商出于相同原因而存在,那早没存在的必要了。事实上,对广电而言,社会效益做精做好,资金渠道和经济效益水到渠成。倘若片面注重经济效益,罔顾社会效益,那么孤军奋战、弹尽粮绝的境地指日可待。但是,有些原则也是是要讲的,特别是在2018年中共中央的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到了总局“协调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职责[7],当然解读上可以是广义的,也可以是狭义的。第一,行业自身的正当利益要坚决维护,比如:电信运营商在“IPTV”免费推广上,显然是一种恶性竞争,违反市场竞争原则,要知道2013年自开始,在美国FCC要求IPTV是要与有线电视相同按照用户数收取同等数额的监管费用(RegulatoryFees)的[8],而这样做的初衷是由于FCC认为IPTV置有线电视于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其二,行业内部的利益要平衡,诸如“落地费”这种不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产物,应当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取缔,且这种“天上掉馅饼”的财路着实惯坏了有线网络运营商;而对IPTV只“播”不“控”,贱卖节目内容的做法,也实属政治担当的丧失。

另一方面,是广电网络运营商的组织架构流程问题。传统的广播网络运营商通常包括:管理、技术、市场、业务、运维以及人力、财务、物资等支撑部门,在智慧广电时代是以市场需求精准把握,业务的灵活供给为驱动的,因此,在工作的组织上,需以战略部门的顶层战略为驱动,带动市场和业务部门形成具体目标,组织技术团队形成实施计划方案,运维团队和各个职能部门协作保障。此外,注意到智慧业务是构建在共享的网络和平台设施基础之上的,按照“康威定理”:组织架构是要同业务系统的组织形式相匹配的。那么,未来势必会在传统的业务部门的基础上,裂化出专有化、创新型的业务开发和运营团队,而这些团队会随着业务的生命周期而存在,可能发展壮大,也可能半途消亡,这就要求广电企业对这种趋势有所预备,能够做到灵活架构调整,特别是人力资源、运维、财务、物资和技术部门对此类微团队的支撑配合。

最后人才问题,首先是人员素质问题,其次,人才流动问题。人员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二是技术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广电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尤其看重政治素质,尤其是有大局观,有担当,这是在不断的政治学习和工作历练中形成和培养;技术水平是智慧广电时代开拓工作的先决条件,毕竟广播电视隶属于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和知识既要追求深度,又要讲求广度,互联网时代应在信息、通信、操作系统、数据(ICOD)等技术领域广泛涉猎。其次,人才流动问题,既要能造血,进行体内循环,又要能输血,融入新时代的体外循环。

4总结

还是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要使其成为最好的时代和智慧的时代,就要停止怨天尤人,放弃等靠思想,承担起自身的政治使命,认清历史-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运用好一切和可以运用的手段,全行业上下一盘棋,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不断的自我进化,不断改进广播电视网络服务的品质,提升对广大受众的传播效力,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