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韦法云:结构•使命与担当——以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为例

云栖网 2018-04-08 09:54 来源:云栖网作者:王彩屏

云栖网智慧城市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的未来城市发展战略,那么,政府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效益如何?3月31日,由中国低功耗物联网产业联盟主办的第41期智慧城市之外系列沙龙:大数据政府管理与数字经济在中科院软件园举行。

韦法云:结构•使命与担当——以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为例

在本次沙龙上,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淮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韦法云先生在沙龙上做了题为《结构•使命与担当——以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为例》的主题报告。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结构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高校,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智慧高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高校评价中,有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而结构,则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结构,既是物理和数学性的结构,也是行为人之间的关联结构。既有静态的,也又动态的,还包括人们意识的认同与合作。结构的平衡,是暂时的;结构的不平衡,是永恒的。没有平衡,就没有存在;而固化平衡,就没有进步。优化现有结构,或者主动打破现有结构,寻求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二、高效管理从无序到有序

而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中,韦法云认为在结构方面则存在不合理与低效率。在他看来,中国教育投入进入后4%时代,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要素结构不合理及对结构变化的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韦法云提出了高校管理熵的概念,主要是指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紊乱、信息不畅、机制不灵,导致管理内耗、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管理目标偏移、人际关系冲突,使能量、物质、信息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无序的状态。而高校管理熵是决定高校管理系统不力或失败的根本原因。高校管理熵的增加,意味着“高校管理效能”不断减少、不断消耗。

韦法云指出,如果高校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沿用传统的治理和管理方式,保持结构的平衡,那么只能被动地延缓或降低熵增,管理效能递减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在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不遵守熵定律,而持达尔文的进化论。通过与环境不断地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系统将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组织现象,即由无序到有序、较低有序到较高有序,并形成新的稳定结构。而大数据给了高校在开放系统中主动强化负熵流入的机遇。

三、利用大数据构建有序平衡的生态系统

高校本身,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生态系统,一个多元多次方程组。大数据能够帮助高校建立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在他看来,构建这个平衡的生态系统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有个好的设计;二是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精准画像;三是引导高校系统内外的能量、物质和信息有序交换;四是最终为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四、协商共赢,前景广阔

在韦法云看来,大数据将为管理者调整失衡结构提供可信赖的依据,有利于解决结构性矛盾的困扰。同时,大数据将穿透高校师生间、各部门间、高校与社会间的信息壁垒,消减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大幅提升高校管理的协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等的协作互动,将共同实现大数据在教育的广阔空间。

五、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简介

安徽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于2015年12月获批建立,是安徽省首批16所高校智库之一。研究中心选定五个研究方向,设立高校财务管理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决策、高等教育财政、大学生核心素养理论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等五个研究所。现有跨经济、管理、教育、数学、统计、计算机等多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12人,有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多位专家参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将于今年九月招生,大数据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也将正式投入使用。最近,研究中心正在和安徽省教育厅协商,拟共建“安徽省教育大数据中心”,整合全省教育数据资源和研究力量。

研究中心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省内外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坚持问题导向,充分挖掘大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类整理,建立一个“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高校管理研究平台,促进高校传统管理职能转变,梳理高校管理与政府决策之间的关系,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韦法云指出,将大数据与高校管理有机结合,是研究中心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即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个序时的作战地图和推演沙盘,让高校管理者可以真正做到俯瞰形势变幻,运筹帷幄,研判趋势,精准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