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学习者”尼希德:“欲速则不达”是我做AI的秘籍

云栖网 2021-12-29 16:03 来源:互联网

提到鸡粪,你会想到什么?恐怕是连想都不愿想。近日,一个来自孟加拉的小哥尼希德却把“鸡粑粑”玩出了花样。

尼希德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四年级留学生,同时也是一名AI开发者。今年,尼希德凭借着AI+鸡粪的开发项目,带领团队在在中国的顶级AI赛事——2021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以下简称C4-AI大赛)斩获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12月29日,在Create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的“AI人才培养论坛”上,尼希德感慨:“我来这里是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学习用筷子吃烩面,学习人工智能,学习使用EasyDL,学习如何思考。将来,我把所学的一切带回孟加拉。”

“学习者”尼希德:“欲速则不达”是我做AI的秘籍

尼希德演讲

一台电脑,少年与AI结缘

八年级的一天,父母给尼希德带回了一台台式电脑。

或许当时没人想到,正是这台电脑,为这位孟加拉少年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关于前沿科技、关于计算机技术。

通过电脑,尼希德读文章、看科技频道,“疯狂”吸收着时代发展的最新资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工智能慢慢出现在他的视野。“我开始了解人工智能,也非常兴奋地看到了这项技术真正的应用。”

然而,当整个世界已经大步迈进人工智能时代的当下,孟加拉国在此技术领域的水平却相对落后,甚至,很难在当地找到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

经过一番了解,尼希德得知,中国的AI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整,教学上尤其注重实践。这对于苦于无处实践的少年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于是,尼希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中国继续学业,学习先进的AI知识。

“学习者”尼希德

2018年,来到中国的尼希德仿佛一个走进糖果乐园的孩子。网上购物、网络搜索、网上银行、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应用令他目不暇接,大把学习AI的机会就在眼前。

兴奋之余,问题也接踵而来。在河南理工大学的学习中,薄弱的学习基础、巨大的文化差异,让尼希德的AI梦进展得不那么顺利。好在,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尼希德学会了“欲速则不达”,并在逐渐稳定的留学生活里探索AI的价值。

“学习者”尼希德:“欲速则不达”是我做AI的秘籍

尼希德做开发

“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人工智能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为了更好地积累实战经验,编程比赛、机器人比赛、创意课题展示等活动成为了尼希德的日常。

2021年6月,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与百度联合承办的C4-AI大赛正式启动,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出“召集令”。尼希德自然也没有错过参加“国赛”的机会,他和两位孟加拉同乡组队,成为C4-AI大赛中首支全部由国外留学生开发者组成的参赛队伍。

面对赛题,尼希德犯了难。大赛规定,参赛作品须围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探索有具体落地场景的技术应用创意方案。

“你为什么不试试用人工智能做一些你家乡真正需要的东西?”老师王春阳一语点醒梦中人,尼希德又想起了从故土来到异国他乡求学的目的——学习先进的AI技术,带回家乡,做有用的AI应用。

“粑粑工程师”的养成之路

孟加拉国,是孟加拉湾以北地区的一个国家,被印度环绕,人口稠密。每年,飓风、洪水等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都会侵袭南部地区,给以务农为生的当地居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自小在村庄长大的尼希德,对这一切深有感触,“孟加拉国的人们,仍然在努力与自然作斗争,却未能专注于寻求提升技术能力来防患于未然。”

而在中国,技术正在创造另一种可能。尼希德在演讲中提到了他的见闻:苏州的一家企业用百度飞桨的深度学习技术让拖拉机和农业机器人学会了视觉导航,可以根据秧苗的种植情况调整航向,更好地管理水稻秧苗。农业和人工智能如此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

大受启发的尼希德有了主意,他和团队决定从“研究鸡粪”切入,用AI技术去建立一套识别分析系统。“这个项目有重大的价值,可以通过识别鸡粪的形状和颜色,来判断鸡的健康状况。如果开发成功,还适用于其他家禽。”如果可以早发现家禽患病情况,及时治疗,对于孟加拉国当地农民来说,无疑有巨大价值。

在开发过程中,尼希德团队好不容易收集到了990份粪便图像数据,但分类、标注、测试是一项极为耗时耗力的工作。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最崩溃的是每张鸡粪照片都要“盯”2分钟以上,在仔细观察鸡粪的形状和颜色后,再为每条数据标记2-3个标签。在与“场面壮观”的样本图片朝夕相处几个月后,尼希德直言,“我把鸡肉给戒了”。

“学习者”尼希德:“欲速则不达”是我做AI的秘籍

团队一起做测试

前期的筹备工作已经如此艰难,后面赛事又该如何继续,尼希德压力很大。好在百度EasyDL平台给予了巨大帮助。“EasyDL降低了人工智能学习的门槛。在EasyDL上不需要很难的编码,也不需要去构建算法架构。所以任何人都能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创意想法。”尼希德调侃道,“我甚至担心过EasyDL会不喜欢我们的项目,悄悄‘罢工’。很幸运,它没有,EasyDL又专业又高效。”

“学习者”尼希德:“欲速则不达”是我做AI的秘籍

尼希德利用EasyDL做开发

在反复调试和开发中,尼希德团队也带着“Chicken diseases Identification from feCES images based on EasyDL”项目走到了C4-AI的决赛。在得知获奖消息时,尼希德第一时间告知了家人,12岁的妹妹叫他“粑粑工程师”。

从没学过AI到为了解决问题做开发,从害怕“做不到”到敢于尝试,尼希德正在学习中,突破人生的极限。这是“学习者”尼希德,也是千千万万中国AI开发者“成长”的缩影。更是百度持续布局“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初衷。

一直以来,百度围绕着学习、就业、认证、实践、比赛等环节,将AI教学与场景应用充分结合,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AI人才培养体系,举办C4-AI大赛就是重要举措之一。目前,百度已累计培养超过100万AI人才,未来还计划为社会培养超过500万AI技术和产业人才。通过百度松果学堂的体系化实践赋能,助力更多开发者实现从0到1,为中国的AI事业贡献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