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疗脑健康杜俐佼:围绕孩子做好康复,是做康复人才培养的初心
云栖网:目前全国有4亿儿童青少年,而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人;0到14岁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可能达300余万,然而残联注册的康复师仅为2万多,孤独症康复机构仅有不足2000家。疫情期间,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对全国209家儿童康复机构的调研中显示,62%的机构未有过在线康复教学的经验,34.38%的家长不适应远程家庭干预的方式……
面对孤独症儿童康复面临的困境与难题,究竟该如何打造孤独症儿童康复、人才培养、融合教育的生态?记者对北大医疗脑健康线上事业部高级总监杜俐佼进行了专访。
人才匮乏缺少标准康复从业者面临诸多痛点
目前,全球孤独症患者总数约6700万,国内的孤独症患病率也在逐年递增,以0到14岁的儿童为例,孤独症患病率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1/2500,到了近年来的1/100,孤独症患儿已超300万,占儿童精神残疾的首位,孤独症正在成为国内以及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早发现、早干预则是世界上公认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基本策略。然而孤独症康复之路还异常坎坷。
杜俐佼介绍,儿童康复教育存在巨大的供需鸿沟。相比持续走高的康复需求,孤独症康复机构和师资数量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更制约着儿童康复机构发展和孩子获得更好康复。
如果按照1:10的比例,300万孤独症儿童,至少需要30万的康复师数量,但是目前行业的康复师数量远远不足。与此同时,由于康复师培训一直缺乏行业标准,行业培训一直以来更多是基于康复师的基础入门能力,并没有基于康复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专业成长路径形成体系化的培训方案,导致康复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康复师面临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挑战,对于机构的康复师来说,也同样面临诸多痛点。杜俐佼介绍,缺少系统学习、职业路径不清晰、薪资没有竞争力、工作成就感不足都是机构康复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产学研联合为康复师成长保驾护航
什么是好的康复老师?杜俐佼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过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秉承职业伦理,发挥职业技能参照自己或其他专业人士经验,对患儿进行有效实操干预;二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适应机构、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并能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实践应用,帮助机构完成企业专业升级;三是具备基本素质,包括信心、恒心、责任心、细心、耐心与爱心等。
基于目前康复行业面临的痛点,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联合发起A-PKU人才培养计划,力求打通康复师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康复行业发展。
杜俐佼介绍,A-PKU体系旨在培养儿童康复领域的一流专业人才,给康复老师提供一条能够持续获得职业晋升的通道。
身为校办企业,北大医疗脑健康沿袭医疗与教育基因,在康复教育人才培养方面下足功夫。在课程研发上,北大医疗脑健康一直遵循医疗的高标准、严谨性,结合教育的创新型、培训模式的多元化,全面考虑一个“好康复师”、“好人才”要具备的核心素养,然后对症下药,在体系性标准化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级老师不同职业阶段的培训需求。
分层分类精细化培训建立康复师培训新生态
依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等专业资源,北大医疗脑健康逐步建立了从儿童教育康复职业人才培养进阶体系,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助力康复人才进阶提升。
针对入行新人、基层康复从业者,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联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孤独症康复教育从业规范培训,为在岗孤独症康复人员提供系统性规范化从业规范培训。
在专业进阶培训方面,开展了A-PKU儿童教育康复职业人才高级培训,为行业培养具备丰富知识、技能、经验的一流儿童教育康复人才。如今已涵盖孤独症康复专业人才、感觉统合治疗师、言语语言治疗师、VB-MAPP评估师、随班就读陪读教师等领域。同时还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孤独症康复从业人员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进行高级实操培训,培养儿童康复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为助推行业发展,北大医疗脑健康也参与承办了以帮助孤独症康复领域专业人员成长的“星宝蓝书包”孤独症公益项目,为妇幼保健医院医生提供诊断培训,为孤独症康复老师提供线上线下的“康复专业先修课程”培训。先后为15万康复师、医生、特教学生、家长提供了专业培训。
回归教育初心希望孩子越来越好
回归做职业教育的初衷,杜俐佼表示,立足于行业,现在儿童康复行业人才就是少,由于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有限,导致愿意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才储备不足,长期缺乏新鲜血液进来,最终导致的是孩子在康复干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师资配比,另外就是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贵,机构运营成本越高,最终经济负担都会转嫁到我们的孤独症家庭身上。我们做人才培养的初衷就是让行业好,有更多人愿意关注我们行业,进入到儿童康复教育领域这个行业就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标准的从业规范,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内容,健全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从根儿上还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越来越好。